去年以來,徐家溝礦探索運應用新材料、新技術,破解了副井筒滲水嚴重的難題,副井筒防治水工作收到良好效果。
該礦副井筒直徑4.5米,井深280米,井筒滲水深度260米,每小時滲水量大于4m3以上,由于井壁高低不平為近似圓,井口向下主罐東、西側有多處出水眼,形成3-7條每條高約150mm寬約200mm的化學水銹帶,長期困擾著上下行人及物料運輸。
該礦經(jīng)過反復研究后,采用最佳施工方案,選取優(yōu)質的防治水材料,首先在副井天輪平臺上安裝彩鋼密封房屋、加高井筒圍板,平臺南北西三側安設擋雨罩,切斷進入井筒的水源。其次采取擋、排、疏相結合的方法將井筒內(nèi)滲水擋在聚乙烯防水材料和井壁之間,用尼龍膨脹螺絲將擋防材料在井壁上固定訂緊,防止松動,使?jié)B水順防水材料或井壁向下匯集并引流的副井底。第三是冬季調節(jié)、增大井口暖機供氣時間和溫度,使進入井筒內(nèi)的空氣平均溫度盡可能提高,減少冷凝水的形成。
通過以上方法,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井筒內(nèi)結冰現(xiàn)象和滲水無序淋流,破解了副井筒防治水的老難題。
編輯:郝 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