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世紀之交,我懷揣農民的脫貧夢想,告別父母和新婚一周的妻子,來到原銅川礦務局王石凹煤礦當了一名井下采煤工。
記得剛上班時,實行的是“二九一六”作業(yè)制(即兩個生產班工作九小時和一個機修班工作六小時。),我和一起分到礦的幾名新工人在采煤班從事清煤工作,由于當時工作面推上山,浮煤多、出勤人員少,常常是一個班下來衣服濕透、精疲力盡,等到升井洗完澡、吃過飯回到宿舍,一覺就睡到第二天上班時間;穿起潮濕帶味的作衣又投入到下一個班的戰(zhàn)斗中。采煤一線六年,正趕上全行業(yè)的低谷,一塊分到礦的12個人,最終留住了3個人。我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,可每每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、面朝黃土背朝天在“土”里刨食的無奈時又萬分自責,繼而咬牙堅持,六年的井下經歷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中孫少平就是我的真實寫照,六年間,我不但還清了自己結婚所欠的外債,還幫父母給兩個弟弟成了家。隨著煤炭行業(yè)形勢好轉,兩個弟弟也陸續(xù)招工到礦,經過幾年打拼,三兄弟各家的小日子紅紅火火,父母的臉上也綻開了笑容。

但正當我沉浸在脫貧夢想實現了的喜悅之中時,隨著資源的枯竭和產業(yè)轉型的需要,王石凹煤礦關井轉型,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一去不返,曾經揮灑青春與汗水的礦工們,面臨分流或被動“失業(yè)”,工資收入下降,生活仿佛一夜間回到原點。幸運的是,我和百余名工友被分流到了銅川礦業(yè)公司玉華煤礦,2015年7月14日早上,玉華煤礦來車接我們了,盡管天氣炎熱,送行的家屬們還是擠滿了礦俱樂部門前廣場,工友們依依惜別、合影留念,親人揮淚告別、萬分的不舍都化作抹不盡的淚水,我天生眼窩子淺,見不得誰流淚,盡量躲開那些熟悉的面孔,只是默默的強忍著不讓淚水溢出眼眶,多少礦工兄弟望著曾經奮斗過、生活過的礦山哽咽著說不出話.......就在接送班車徐徐開動的片刻,留下了許多令人刻骨銘心的動人場面。車窗外王石凹礦區(qū)漸行漸遠,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,為了夢想,曾經在風華正茂意氣風發(fā)時離家別親,外出打拼;而今鬢生華發(fā),為了夢想,再次出發(fā)。

快到玉華礦了,遠遠看見高聳入云的井塔、蜿蜒逶迤的選煤樓、鐵道,整潔的辦公樓、單身公寓,掩映在一片蒼翠之中,美麗的玉華礦,我來了!顧不上欣賞玉華礦別樣風情不一樣的美,在經過崗前培訓、軍事化訓練、熟悉井下環(huán)境之后,我和13名原綜采工友被分配到了綜采生產一班從事清煤工作,陌生的生產、生活環(huán)境,加之離家遠,一部分工友不能快速適應,思想有波動,還有的在我跟前說,當初在王石凹怎樣怎樣,現在到這邊咋是這樣?我說,“不管以前怎樣,一定要面對現實,從頭再來,踏踏實實干好當前的工作,不能讓老婆孩子為咱大老爺們操心,咱們比起那些等待分流轉崗、前途未卜的工友們幸運多了,既來之、則安之,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。家里人在等我們的好消息?!庇褡辆\,華彩綻放。工友們在我的鼓勵、勸說下,很快轉變角色,立足新的崗位,堅持月月出滿勤,班班干滿點,玉華礦也以它博大的胸懷接納了我們,伴隨著國家“棚戶區(qū)改造”等一系列好政策的落地,我在銅川新區(qū)購置了新房,為方便出行,還購置了一輛代步小汽車,實現了“住、行”夢。

時值礦救護中隊“征兵”,我積極參與報名,主動克服個子矮的“硬傷”,經過三個月的脫產訓練,以各項體能測試全部達標的成績成為了一名礦山救護隊員。救護隊實行準軍事化管理,每天出早操、政治理論學習、實操體能訓練,且有軍綠色制服、大檐帽。多年前,我曾想投身軍營報效祖國,終因各種原因未能如愿,如今,身著軍綠色救護制服、頭戴大檐帽,出操訓練,實現了我的“從軍夢”。
夢想從來不會脫離現實,現實是我是一名礦山救護隊員,所有工作訓練必須圍繞礦山和礦工進行。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礦山救護隊員,唯有不斷學習政治理論知識、苦練救援業(yè)務技能,才不辜負這苦樂年華!我相信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,我們國家會越來越強大,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會一天更比一天好!
